崇明生态岛生态产业
崇明生态岛生态产业现状特征
崇明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和中国第三大岛,是上海重要的生态屏障,对长三角乃至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作为长江口的源和汇,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绿色发展的主要承载区和集中展示区。因此,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既是长江经济带生态、健康发展的重要指示剂,又是履行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
1,崇明生态岛是长江口的源
崇明是反映长江经济带生态健康发展的指示剂。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绿色发展战略,离不开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战略支撑。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地处长江口和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独特位置,成为上海乃至整个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生态屏障。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崇明更是其额上明珠,保护长江生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崇明的位置举足轻重。当前,崇明最大的优势是具有优良的水、大气、森林和湿地等自然本底条件,同时也是首批进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名单的地区。其长江口源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崇明成为反映长江经济带生态健康发展的重要指示剂。
作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崇明岛是上海最重要的生态屏障,是上海不可替代的重要生态空间,承担着上海“生态安全红线守卫者”的重要功能。上海过去对崇明生态岛实施了严格的生态管控,新时期提出了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的新要求。上海市政府在《关于编制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指导意见》中指出,上海市生态空间发展已接近底限,现状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峻,迫切需要通过划示生态保护红线,维护生态安全、坚守生态底线、优化空间结构、强化生态建设。崇明作为上海最大的一级生态空间保护核心区,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和管控措施,将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敏感区划入红线范围,有效落实用地、产业、生态等管控边界红线,有效落实上海“生态安全红线守卫者”的功能。
2,崇明生态岛是长江口的汇
崇明是长江入海统筹交汇的重要节点。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绿色发展战略,对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崇明岛是长江生态廊道与沿海大通道交汇的重要节点,具有通江达海的先天区位优势。作为长江流域绿色生态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崇明是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的“生态桥头堡”,更是履行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作为上海乃至长江经济带最为珍贵、不可替代的生态战略空间,崇明正在努力担当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先行者和排头兵,担当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的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发展的先行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对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崇明应发挥重要的生态战略空间和生态屏障作用,积极参与区域生态协同治理,在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大保护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一是打造生态制度创新试验中心。在崇明率先开展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创新,对标国际实行高标准的生态保护规则,探索适用范围更广、环保引导作用更为明显的生态补偿制度,引入环境污染“黑名单”等。二是打造区域生态协同治理中心。争取把崇明作为长三角、长江流域生态协作会议的永久会址,积极召开针对具体领域的各类生态合作会议、论坛,主动搭建区域合作的平台。三是打造湿地保护示范中心。加强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使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鸟类的天然博物馆、候鸟的天堂,在大都市周边打造一个能够亲近自然的乐土。
崇明在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等方面发展迅速,转型发展成效显著。
1,产业经济平稳增长,整体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1.83亿元,可比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59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99.71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259.53亿元,增长1.1%。在增加值的三次产业构成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6.3: 26.0: 67.7调整为5.9: 26.1: 68.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提高(图1)。
图1 2020年崇明产业地图
2,生态环境基础优越,呈持续向好发展态势
生态岛建设有序推进,环境保护力度得到加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至2020年末,全区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335天,优良率为91.5%,比上年上升5.7%;26个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为100%,比上年增长3.8%;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环境安全风险平稳受控。推进实施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共安排10个专项、94个实施项目。目前,已完成90个建设项目。其中,73个市级重点跟踪推进项目全面完成,完成率100%。崇明岛上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拥有华东最大平原人工森林—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全岛森林覆盖率达26%左右),全国最大藏红花人工种植地—崇明庙镇,以及东亚最大的候鸟保护区—东滩湿地。这为打造长三角中央公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和生物资源基础。
3,发展科技创新企业,推动生态产业优化升级
区域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得到较快发展。2020年,有406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有298家企业通过了专家评审。在有效期内的378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的总收入、利润、上缴税金较上年均有较高增长。另一方面,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年有23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共实现收入2.39亿元,利润1132万元,税收941万元,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至2020年末,共有86家企业获得上海市科技创新资金立项,比上年(44家)增长95.5%,企业将获得860多万元市级创新资金支持,有力地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4,政策支持力度增大,企业服务效率得到提升
崇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促进工作推动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崇明区关于促进5G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对产业相关土地、产业、人才、环境等政策进行支持,形成区域错位发展的竞争优势。
图2 2020年崇明主要发展轴及组团集聚区
旅游服务业布局按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推进全域景观建设,推进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构建“1+3+X”的旅游空间布局。“1”即环崇明岛滨江生态景观大道周边地区,依托环崇明岛岸线资源,以沿江开放空间为基础,以“岸线道路改扩建、绿化花草覆盖、步道和休融站点建设、沿途景观小品设计”为抓手,打造集交通、观光、休闲、运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环岛生态景观大道。“3”包括西沙明珠湖旅游集聚区、东平旅游集聚区,东滩-陈家镇旅游集聚区,西沙明珠湖旅游集聚区重点培育休闲旅游、水上运动、温泉养生和温地观光等功能,东平旅游集聚区重点培育运动健康、森林观光、花卉博览、康体养老等功能,东滩陈家镇旅游集聚区重点培育智慧科创、科普研学、休闲度假和会议展览等功能。“X”指旅游特色空间,推进“多旅融合”发展,优化生态休闲旅游空间布局,培育原味横沙、多彩长兴、风情绿华等若干特色旅游空间,适度发展会展服务、生态影视等功能,打造“一镇一品”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图3)。
图3 2020年崇明主要产业空间布局
绿色智造产业空间布局,加速低效工业用地腾退,推动现有工业用地整合与转型提升,加速195、198工业用地退出,构建“1+4”绿色智造空间布局。“1”指长兴船海装备制造基地,包括长兴岛船舶制造基地,船舶制造配套基地,打造长兴岛为世界先进的海洋装备岛,大力发展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引导海洋装备产业向产业链两端升级,吸引高端绿色制造、研发设计、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聚集,推动长兴岛成为上海建设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重要数体。“4”为四个产业社区,分别为智慧生态产业社区,崇明工业园产业社区,富盛产业社区和崇明现代农业园产业社区。智慧生态产业社区以“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方向;崇明工业园产业社区以文化创意,影视传媒、绿色有机生产为发展方向;富盛产业社区以文化体育、健康医疗、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为发展方向;崇明现代农业园产业社区以循环农业、绿色食品加工为发展方向。